您好!欢迎访问家传胃科官方网站
>> 当前位置:品牌文化故事
品牌文化故事

发布日期:

2019-05-21 17:13:07

陕西红顶名医堂药业有限公司

家传胃科专业脾胃健康养生连锁品牌,始创于1853年,是国家名老中医董文学教授五代家传的百年老字号品牌,专注于脾胃虚弱,肠胃疾病的调理养生,打破实体连锁店传统的经营理念,开创共享实体+社交新零售运营模式,提倡共享,共创,共赢的合作理念,以弘扬中医养生文化为己任,传承发扬董氏五代家传品牌为使命,通过专业量身定制的调理方案帮助消费者解决脾胃健康问题,率先为广大中医爱好者,大众创业者提供更有保障的加盟创业平台,在全国广招家传胃科董氏传承弟子,家传胃科连锁店加盟代理商,家传胃科专业脾胃健康养生连锁品牌总部设立在陕西西安,目前湖南,广西,浙江,江西,山西有已成立分公司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,自品牌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好评,期待你的考察加盟,一起携手家传胃科,拜名老中医为师,传承发扬中医养生事业,共创辉煌明天!

家传胃科始于1853 创始人董世恩,祖籍江西乐安人,字节之,号岐黄老人。青年时,董世恩因母亲被庸医杂治致死,遂立志学医,拜常州孟河四大家名医之首费伯雄为师。学业有成后,铭记师恩,遂以其师医学名作《医醇剩义》创立“医醇堂”。并将医术传其子董慧中。至同治年间董惠中凭借其医术闻名,闻名乡邻,1927年,因军阀捣毁董氏大宗祠事件,举家迁居陕西鄠县。又历经董正铭、董开瑞、董文学五代传承。迄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

1家传胃科五代家传  专注老胃病

据《董氏族谱》介绍,家传胃科,源自董氏祖传行医老字号“医醇堂”,始创于咸丰三年即1853年,创立人董世恩,行医堂号就取自恩师费伯雄的中医名作《医醇》。 董氏祖上五代行医,祖训摘自恩师行医座右铭“欲救人学医则可,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”。

董世恩(1823-1899),江西乐安人,字节之,号岐黄老人。

新闻图片

董世恩自幼聪颖,家境富裕,生活严谨,爱读书。二十岁时,母亲卢氏因胃疾卧床不起,后因众医杂治而死,董世恩悲痛之余立志学医。当时常州孟河四家名医之首费伯雄盛名中天,《清史稿》有传,评曰:“清末江南诸医,以伯雄最著。”道光年间(18211851)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。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,均取得显效。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 “是活国手”。董世恩求医心切,不惜离乡千里,捐千金拜其为师。凭着数年的刻苦钻研,“尽得其学,益加阐发”。

咸丰三年,董世恩学成后回乡行医,以老师费伯雄著作《医醇》名字,创立医醇堂。病人来看病,他总是先诊脉,辨明脉象,而后进行诊断,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,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,加以分析对照,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,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,才拿起笔处方。经过多年临证,董世恩的医技日益精湛,各科疾病均能诊治,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医来看待。

据《董氏族谱》记载,董世恩医德高尚。晚年行医期间,认真研究恩师《医醇剩义》,也很推崇李东垣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观点,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,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,突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。董世恩著有《董氏岐黄》一书,强调“脾胃,人之所以为本者”,在治疗中强调温补脾胃,又突出脏腑辨证、脾胃理论、药性药理的运用,可惜,1927年因大军阀孙传芳部下捣毁董氏大宗祠遗失。受此事件影响,董世恩第三子董慧中携家眷迁居西安鄠县,专心祖上行医堂号。董慧中子承父业,尤善脾胃病诊治,在当地颇有口碑。

第二代传人,董惠中

董惠中(1847-1943)字少卿,是董家第三子,大哥官至三品,董家修缮祠堂呈繁荣之势。董惠中本想和大哥一样,继承父训,有志经史,考取功名。然长大后,逢乱世,举家迁至西安鄠县,遂弃儒习医。究心祖业,博览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及后世诸名医著述,取其精要,去其偏执,于脉学及杂证尤有心得。同治年间(公元1862-1874年)以医名,远近诊者踵相接,所居遂成繁盛之区。持脉知病,不待问。

新闻图片

第三代传人,董正铭

董正铭(1881-1969),字仲贤,因祖、父皆以医显。正铭幼嗜学,已乃业医,以《内经》为宗,集合祖父《董氏岐黄》,出而治疾,无不立效。周万户子,八岁昏眊,不识饥饱寒暑,以土炭自塞其口。诊之曰:“此慢脾风也。脾藏智,脾慢则智短。”以疏风助脾剂投之,即愈。董正铭指出:“人之胃气受伤,则虚证蜂起。”他将脾胃病的治疗总结为胃实泻之,胃虚补之,本热寒之,标热解之等具体治疗原则。

新闻图片

第四代传人,董开瑞

董开瑞(1913-1993)字谦父。

董开瑞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,三岁就接触中医,背诵中医汤头歌诀,随父侍诊,被称为“医生仔”。成年后对历代中医医著广为涉猎,尊古而不泥古,善于变通和创新,他指出,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,水谷之消磨运化全赖于此。

董医生医德高尚,贫富贵贱一视同仁。董文学说,从他懂事时起,家里就总是挤满了人,都是追到家里来要找父亲治病的病人,有高官也有老百姓,父亲一视同仁。由于文革后期董家住的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,病人们都挤不进屋里来,于是都只能站在屋外的楼梯上,但是他们谁也不愿走,只盼“让董老看一下”。

新闻图片

第五代传人,董文学

董文学(1939-副主任医师,陕西鄠县人。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。武警陕西总队医院科委会委员,医学信息杂志编委,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成员。

董老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,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。荣获国家科技部专利二项,他发明的"无菌一次性腹水回输器"属国内首创。董老著有《名老中医验方养生智慧》、《中医老胃病验方》,先后发表国家级、部级、省级等论文共17篇。董老近年来着眼培养中医新人,主动将五代家传的临床老胃病验方贡献给社会,为中医传承奔走呼吁。

2坊间流传:胃癌朋友信赖验方

新闻图片

(人虽然瘦,但是精神很好,谁也看不出身患绝症。)

    民国时候,坊间流传着家传胃科验方受到胃癌朋友信赖的故事。

    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,在古城钟鼓楼门洞南边有位夏老先生,治胃病很有名。他在街上摆个摊子,并挂着一张纸,上写着:“胃病吃三包,一时三刻管保好。有钱没钱捎一包,十人九胃少不了。”逢会赶集的人宁肯不吃不喝,也要买几包养胃散拿回家。

    话说,曾经有一位罹患胃癌的穷学生大雨着凉,胃痛得特别厉害,买了几包养胃散。回家后仅喝了一包,不一会疼痛就消失了。这位夏老先生的方子,正是出自董氏第三代传人董正铭先生,夏老先生就是那个被胃癌折磨的穷大学生,没有上完学的他,对药方略知一二,凭着董氏授予的家传胃病验方,在街头巷尾贩卖,也养活了一大家子人,这个故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。

 

新闻图片

人间正道是沧桑 

    传承人,魏增强先生,五种胃病集一身的二十年老胃病患者。因事业奔波,罹患慢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胃溃疡、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五种胃病。一度生活在癌变的担心恐惧中,四处求医无望,机缘巧合下,受益于家传胃科第五代传人董文学教授的家传验方,使用

不到三个月,医院检查五种胃病居然消失了。

    魏先生以五种胃病集一身二十年老胃病之苦,感同身受,为让更多人受益,决定传承家传胃科。鉴于五代家传验方的珍贵中医学价值,家传胃科及其验方已经入列国家申遗项目。


咨询反馈
扫码关注

微信公众号

返回顶部